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同時強調,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個基本特征,是我們抓經濟工作必須把握的大前提、大邏輯。
近年來,一些城市發展側重于抓關鍵穩運行、補短板強弱項、強基礎提質量、重統籌促融合、抓改革擴開放、穩就業惠民生,但部分城市也面臨著動能轉換、發展提質、轉型升級、實體紓困等發展難題,必須從破解這些時代難題上尋找突破口。為此,筆者提出以下關于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的建議。
一、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近期,全球一些發達國家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紛紛出臺一系列戰略舉措,把制造業特別是中高端制造業發展作為培育新動能的重點方向,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產業政策的適度干預,積極營造培育龍頭企業的生態環境。重要城市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拓寬和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的新路徑,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要做好轉型升級、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堅持先進制(智)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另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宜居度,加強基礎建設,強化人才支撐,讓城市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通暢。
一是加快向智造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未來產業體系,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打造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智)造業強市和現代服務業新高地,多舉措提升產業鏈水平,促進產業不斷提檔升級。重點加快發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物流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進制造業轉型。二是推進縣域經濟特色發展。根據城市區域經濟的比較優勢,如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旅游資源優勢、人文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等,加強產業、生態、交通、功能、平臺、空間對接,推進產業互補。三是紓解實體經濟提質難題。要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破瓶頸、解難題、激活力、增信心,進一步深化企業服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要重點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助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建立完善為實體經濟紓困服務的常態長效機制,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活力。
二、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
項目是發展的依托和載體。抓發展必須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項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離不開投資。要在思想認識上把去杠桿、去產能、化債務、重環保等新要求同發展經濟統一起來,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充分估計投資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變壓力為動力,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抓大項目、上好項目。
一要聚焦新興產業抓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是高質量的項目建設。要防范發展風險,要推動經濟工作發展速度,必須有高質量的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根據城市產業現狀,分析優缺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相關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謀劃重大戰略性工程、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和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能的項目,加快形成儲備充足、結構合理的后備項目庫。二要聚焦落實落地抓項目。從引進一個人才,到發展一個團隊,再到帶動一個產業,搶抓推動高質量發展機遇,從種子期、初創期到成長期,全力打造高端產業、高端技術、高端人才匯聚的高地,持續積極開展全市重點產業項目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觀摩評價活動,注重完善招商機制,重視科技項目、重大制造業項目的招商引資。三要聚焦服務提升抓項目。重視對硬件環境的改善,例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創設良好環境,創新招商機制;重視服務環境的改善,巧抓機制改革,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吃透政策,延伸各部門管理、服務等職能,弘揚專業精神,改革創新,優化服務,更加主動地服務好項目和企業,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切實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擔起許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
三、以打造人才資源共享平臺助力高質量發展
一是打造人才資源共享平臺,強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大批高層次人才集聚,則是企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推動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因此,要發揮區域人才資源的整體優勢和潛能, 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區域人才一體化格局, 推動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二是完善區域職業教育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兩種不同教育類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對社會勞動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的作用可見一斑,職業教育的重要社會地位和教育作用越來越凸顯。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更沒有經濟建設的高質量。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在政策、資金、配套設施上給職業院校的發展以重點關注、重點傾斜,著力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以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
總之,高質量發展是經濟數量增長到一定階段之后,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的狀態。高質量發展必然是創新的發展、協調的發展、綠色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共享的發展。新時代,新常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改造和完善城市發展體系,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新發展理念,全力聚焦河南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既定戰略,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發展,以高質量項目建設促發展,以扶持企業創新促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延展發展,以人才集聚支撐發展。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城市發展高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在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程上走在前列。